王立华:斯诺眼中,红军为什么不可征服?
斯诺冒死记录的红军,为何令人动容?【王立华23】 这一节,主要讲斯诺对红军为什么不可征服的观察和认识。 1936年6月,毛主席东征山西返回陕北后,接待了一位来访的美国记者&md...
斯诺冒死记录的红军,为何令人动容?【王立华23】 这一节,主要讲斯诺对红军为什么不可征服的观察和认识。 1936年6月,毛主席东征山西返回陕北后,接待了一位来访的美国记者&md...
张国焘变脸的原因,官方版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解放军出版社1992年8月第2版,第362~第363页)是这样叙述的:根据中央部署,“红四方面军便需在优势敌人的进攻下,...
陈独秀与普列汉诺夫,都是革命的先行者,甚至是不少后来参加革命的同志的“引路人”,可是他们一个走向了托派以至于脱离了革命,走向了自由主义;一个逐渐妥协,投靠了孟...
2025年,是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第80周年,关于谁是抗日战争的伟大领袖,谁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的话题,再次成为舆论的焦点。 想当初,也就是1945年...
1948年,解放战争进入关键阶段,土地改革如火如荼。然而在宣传阵地上,一种危险论调悄然蔓延——“贫雇农打江山坐江山”。当这份报告摆在毛主席案头时,他...
“国民党的封建性和买办性,大大降低了中国的抗日效能,直接导致诸多会战的失败……”
作 者 | 郭松民
01
前两天,我写一点文字,揭露一...
一个历史级别的回旋镖出现了。 时隔69年,俄罗斯联邦共产党给斯大林“平反”了。 2025年7月,俄共决议彻底推翻了1956年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
江 夏 考20250630大 纲缘 起一、文化符号到地域名称(从文化符号到地域名称的演化过程)二、地名与文化的相得益彰(在地域名称演化过程中的文化内涵的嬗变与发展)三、...
何应钦(左)代表中国政府接受日本降书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当时在海外的日本军人及侨民共计660万人,其中军人及其家属为310万,这其中大部分都在中国境内。这些...
“七七事变”88周年纪念日,
扒一扒日本的历史和民族特性冀中汉 今天是7月7日“卢沟桥事变”88周年纪念日,相信很多中国人不会忘记这一天,也不会忘记193...
据俄新社报道,当地时间7月5日开幕的俄共第十九次报告和选举代表大会通过决议,认为必要评估赫鲁晓夫于1956年2月25日在苏共二十大闭门会议上所作的《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
新华社北京7月6日电 记者手记|从日本教科书上的卢沟桥事变谈起 新华社记者郭丹 陈泽安 罗鑫 “1937年7月,日中两军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发生武力冲突,日中战争...
“蒋介石私放冈村宁次,为中华民族的未来,留下巨大阴影——因为这意味着,一个人无论怎样伤害中华民族,都可能不受惩罚。” 作 者 | 郭松民 01 ...
“历史是一种客观存在,而客观存在东西,即便暂时被伪史遮蔽,最终还是会顽强地呈现出来。” 作 者 | 郭松民 01 前两天,写了一篇文章《“国军抗战伪...
一、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把党的建设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革命时期,党建直接关系生死存亡;执政之后,党建更关乎党的长期执政安全与前途命运。在党的历史上,毛泽东与刘少...
1935年6月,历史的时针拨向一个关键节点,中国革命的巨轮正艰难地在时代的惊涛骇浪中破浪前行。彼时,中央红军历经无数艰难险阻,成功翻越夹金山,那高耸入云、白雪皑皑的山脉,是...
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也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二战结束之后,苏联所在的社会主义阵营空前强大,与美帝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针锋相对。 1945年,二战即将...
“这些‘国军抗战伪史’肆意流传,骗取了许多朴素爱国者的眼泪和情感,偷走了真正的抗日英烈所应该获得的纪念与缅怀,玷污了伟大的抗日战争……&...
之所以写这个题目,就是因为一些心理阴暗的小人和营销号在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又开始炒作“抗战老兵仵德厚”的事,暗戳戳地塑造一个“解放后被投进监狱蒙冤...
1 1956年5月,主席坐飞机去广州,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主席第一次坐飞机。 空军司令员刘亚楼对第一任专机团团长胡萍说,原本考虑让主席乘坐苏联顾问团的飞机,但主席不同意。...
2011年年底,有人将双石同志的《拂去历史的尘埃——西路军问题再考辩》推荐给我。 西路军西进河西走廊最后遭致失败这段历史的成因,早在1937年3月31日,就已由...
1991年12月25日,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扬了七十余年的、印有镰刀和锤子的红旗,悄然落下。这个由列宁亲手缔造、在斯大林领导下击败了法西斯、并曾一度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
教员发动整风是为了解决矛盾,统一认识,要以无产阶级思想改造小资产阶级思想。结果王实味一搅合,分歧没有消除反而扩大了,矛盾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这是一段公案,也是...
毛主席:共产国际犹如玉皇大帝经常下雨,偶尔不下雨还是功大过小【王立华21】 这一节,主要讲历史转变中的共产国际代表张浩。 1935年10月党中央到陕北后,很快就实现了策略方...
1 1937年7月7日夜,刚从北平来到延安的《新中华报》编辑左漠野,正同总编辑向仲华编稿。 突然,他看到一则中央社发出的“卢沟桥事变”的电讯稿,大吃一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