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道远访谈录(武汉文革口述史)
杨道远访谈录(武汉文革口述史)老田 整理 杨道远文革前是武汉测绘学院学生,学生干部、党员,1966年文革开始的时候,他正在湖南参加毕业实习。本校文革开始时,他因为不满省委工作...
杨道远访谈录(武汉文革口述史)老田 整理 杨道远文革前是武汉测绘学院学生,学生干部、党员,1966年文革开始的时候,他正在湖南参加毕业实习。本校文革开始时,他因为不满省委工作...
辽沈战役第二阶段歼灭廖耀湘兵团,国民党称辽西会战,廖耀湘先让71军和青年军207师第三旅猛攻黑山东野十纵阵地,打不动,又下令新一军加入攻击。新一军代理参谋长陈时杰记载,当...
从一次歼敌两个旅到五个旅,“诉苦三查”改写了解放军战斗力。 1948年3月,陕北的寒风尚未完全退去,但西北战场上却传来了一则令全军振奋的消息:彭德怀指挥的西...
回头看看,1978年后被打断、被搁置、被拆解的项目,你会发现,我们不是技术不行,也不是人才不够,而是有人下定决心,按下了“暂停键”。这个暂停,停了二十年。 运10,中...
“绝大数苏联人,不赞成这样谩骂斯大林。他们越来越怀念斯大林。苏共领导者人严重脱离了群众。他们时时刻刻感觉到斯大林的阴魂不散,在威胁着他们,其实是广大人民群众...
对长征史研究中历史虚无主义现象之批判——以“九九密电”问题为例丁家琪 【摘 要】一个时期以来,因种种原因,史学界对红军长征史的研究出现了一些偏...
从人民公社的生产队,到责任制的分户种植,农民的积极性提高了,粮食增产了,是不是意味着就发展了生产力呢? 10个人中有9个人会做肯定的回答。 而实质是:似是而非。 以...
2025年7月5日,俄罗斯联邦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通过《关于全面恢复斯大林历史公正的决议》。斯大林和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主席一样,都是国际共运的导师和领袖,因此要...
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基于比较研究视角刘长明 程恩富 【摘要】究竟谁是14年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回答这一问题,关键是找准抗日战争进程的决定性力量。为此,必...
红色纪念信息:为缅怀毛主席,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90周年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热爱毛主席的朋友自发相约同行,来湖南纪念毛主席,回望抗日战争毛主席领导共产党和中国...
48年了,是时候告诉这片土地上的后来人,毛主席交给后人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中国。这个中国,千疮百孔过,也曾一穷二白,可是到了毛主席手里,变了。变得再也不是那个任人宰割、麻木瘫...
“我们不是代表剥削阶级,而是代表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但如果我们不注意严格要求我们的子女,他们也会变质,可能搞资本主义复辟,无产阶级的财产和权力就会被资产阶级夺回...
文化大革命刚开始的时候,在是否撤销工作组的问题上,毛主席与一些人产生了分歧。 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年谱》: 【7月18日毛泽东从外地回到北京,在看了中央文化革命...
自从毛主席离世后,否定“前三十年”的声音就没有间断。从“饿肚子”到“关牛棚”,从“经济倒退”到“濒临崩溃”,有些...
1966年6月16日,专列途经南昌。毛主席在专列上同中共江西省委负责人谈话时说: 这次运动,是一次反修防修的演习。我们的青年人,没有经过革命战争的考验,缺乏政治经验,应该让...
然而已在岷州会议决定上签了字的张国焘心有不甘,遂于20日连夜策马赶往漳县前线。 陈昌浩回忆了那天晚上的情况: ……他(注:指张国焘)最后以总政委的身份决...
最近,有个新闻,日本教科书在解释“七七事变”的原因时,说中国军队先挑起事端,事变的责任在中国,网友们义愤填膺地痛骂日本。 按中国历史记载,触发事变的原因是日...
在中共党史上,有两件“密电”的故事,由于毛主席离开我们后旧习惯势力的激烈反扑、非毛化思潮的广泛传播而“神秘化”,甚至成为了当代国内外历史虚无主...
偶然一张泛黄照片闯入眼帘:1978年某位平凡母亲分娩住院的缴费凭据无声地陈列在纸张上。接生费二元整,住院费九角钱。针药费八角八分....总计花费了不到五块钱,一个母亲就能...
导 语 2025年4月30日,一家成立仅6天的公司拍下了江西省第三大水库——南城县洪门水库的20年承包经营权。这一事件引发公众哗然和质疑:水库不仅是公共资源,更...
这几天很多人在热议“同志”称谓的回归,这让笔者想起了1944年蒋经国任青年军总政治部主任时,为革新国民党风气,要求其派系成员互称“同志”,因而得名&l...
这一节,主要讲历史转变中的共产国际代表张浩。第一部分:扭转历史车轮二十二、历史转变中的共产国际代表张浩 1935年10月党中央到陕北后,很快就实现了策略方针转变,一年后...
前几天聊了斯大林,今天聊聊赫鲁晓夫。 有人说,赫鲁晓夫只是水平不行,他其实是个老实人。 那么我们就来看看这个“老实人”,到底老不老实! 直说吧,赫鲁晓夫...
导 语 最近,印尼当局推动的新史书编纂计划受到很多印尼有识之士的批评。印尼左翼学者、妇女权益支持者、社会运动人士伊塔·纳迪亚(Ita Fatia Nadia)由于持续以...
斯诺冒死记录的红军,为何令人动容?【王立华23】 这一节,主要讲斯诺对红军为什么不可征服的观察和认识。 1936年6月,毛主席东征山西返回陕北后,接待了一位来访的美国记者&m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