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中国人,我们不怕挑衅,我们不会退缩!”
作 者 | 郭松民
01
在网上广为流传的那段视频,即毛主席表态“美帝国主义愿意打多久,我们就准备打多久”的“霸气视频”中,有人加了这样一个标题——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不怕挑衅,我们不会退缩!”
非常棒的一段文字,可谓掷地有声,荡气回肠!
但我也由此产生了一个疑问:晚清、民国时的中国人,不也是中国人吗?
尽管那个时代的劳动人民敢于奋起反抗帝国主义的入侵,但精英统治集团,却个个好像被抽去了脊梁骨,在他们的控制下,妥协投降的论调长期占据主流。
晚清不说了,单说民国。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三千万同胞任由日寇铁蹄践踏蹂躏,蒋介石召集国民党军政高层在南京开会,商讨对策。
但是,在这样一个严峻的历史时刻,蒋介石考虑的不是如何对日作战,收复失地,反而在抛出了专门吓唬中国人的“三日亡国论”。
参加当年会议的冯玉祥将军回忆:
在会议上,“蒋介石和他亲信的人大唱‘抗日三天亡国论’。蒋说:‘枪不如人,炮不如人,教育训练不如人,机器不如人,工厂不如人,拿什么和日本打仗呢?若抵抗日本,顶多三天就亡国了。’因为蒋这样说,何应钦、汪精卫说得更厉害了,何应钦说:‘日本有多少烟囱,日本人有多少工厂,我们如何能比?不抵抗还可支持几天。’除了蒋、何、汪本人不主张抵抗外,他们的亲近人也都随他们一样的主张。”
1932年1月11日,蒋介石在浙江奉化发表《东北问题与对日方针》的演讲,正式向全体中国人抛出“三日亡国论”:
“以中国国防力薄弱之故,暴日乃得于二十四小时之内侵占吉、辽之范围,若再予绝交宣战之口实,则……必至沿海各地及长江流域,在三日内悉为敌人所蹂躏。”
蒋介石的演说,被海内外媒体大肆宣传,对全国抗日产生了极大消极影响。
同时,日本侵略势力也完全明白了:无论对中国怎样挑衅,怎样蚕食鲸吞,中国都只会逆来顺受,绝不会“绝交宣战”,于是更强化了“中国绝不敢抵抗”的判断,加快了侵略中国步伐。
蒋介石也是中国人,面对日本侵略,为什么毫无“霸气”可言呢?
决定性的因素,在于当时的中国,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状态,蒋介石的所谓“国民政府”并不代表全体国民的利益,而只代表占人口比例很小的买办、大地主、官僚资产阶级的利益。
对这些“中国人”来说,要抗战,就要进行全国动员,就必须向人民让渡自己的利益,就会动摇自己的统治,这是比做日本的亡国奴更可怕的事。
1931年7月,东北形势已经相当紧张,各种迹象已经表明,日本关东军可能会发动突然事变,袭占整个东北。
在这种气氛中,蒋介石居然发表了《告全国同胞书》,明确表示:“中国亡于帝国主义,我们还能当亡国奴,尚可苟延残喘;若亡于共产党,则纵肯为奴隶亦不可得。”
不能不说,蒋介石对于做亡国奴,是相当有“霸气”的,但对于抵抗帝国主义,却完全没有“霸气”。
02
1952年,毛主席发表视频中的那段讲话时,中国已经换了人间。
最大的变化,在于此时的中国,已经是一个意气风发的“人民国家”。
在西方,“民族国家”,是指资产阶级占统治地位的国家。资产阶级声称他们代表全民族的利益,他们统治的国家,就是民族国家。
在中国,如前所述,蒋介石声称他的“国民政府”代表全体国民,但事实上,“国民政府”只代表一小部分买办、官僚、地主的利益。
人民国家,是和历史上出现过的所有国家都有本质区别的崭新国家。
1949年6月30日,毛主席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指出:“人民是什么?在中国,在现阶段,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这些阶级在工人阶级和共产党领导之下,团结起来,组成自己的国家。”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人民占了全体国民的绝大多数。
由于实行土地改革,亿万农民分得了土地,城市在没收了帝国主义和买办、官僚资产阶级的企业后,建立了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企业,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则摆脱了买办和官僚资本的压迫……
新生的人民国家是真实的,获得了人民实实在在的认同。
对于刚刚推翻了三座大山,获得解放并建立了自己的国家的中国人民来说,抗美援朝战争,并不仅仅意味着抵抗美帝国主义的侵略,同时还意味着不能让被推翻的地主、买办和国民党反动派卷土重来。
这里,仅举一例来说明人民对抗美援朝战争的支持——
1951年6月,以郭沫若为主席的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发起了为志愿军捐献飞机大炮的倡议,获得全国人民热烈响应。
在短短一年时间内,全国各省市人民银行汇解到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的武器捐款,共计55650多亿元。按当时的价格,折合3710架米格-15战斗机,尚余人民币6230多万元。
这个数字是个什么概念呢?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之初,年轻的志愿军空军,仅有200多架作战飞机;而在整个朝鲜战争期间,美军投入朝鲜战场的作战飞机,总计1200-1500架左右。
在捐献运动中,从普通工人、农民、小学生,到民族资本家,以及梅兰芳、常香玉这样的文化名人,都有很多感人的事迹,这里就不一一例举了。
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国内那些形形色色的反动分子,一听到“美军在仁川登陆了”,就兴奋莫名,蠢蠢欲动,以为终于等到了变天的机会。
毛主席在讲话中,为什么能够用一种今天也让我们感到热血沸腾的充分自信,宣布“一直打到完全胜利”呢?
根本原因,就在于此时的中国,已经是“人民中国”,抗美援朝战争,得到了已经站起来的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倾力支持,胜利是必然的!
质言之,今天,当我们谈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不怕挑衅,我们不会退缩”时,要明白并牢记只有“人民中国”才是最有力量、不可战胜的——这一结论,关系到国家命运,也是最珍贵的历史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