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彻底驳斥“公有制养懒汉”:一个精心构造的话语陷阱

  所谓“公有制养懒汉”:是一个精心构造的话语陷阱

  第一,就像我上篇文章说的,这是一个批判性假设,而非实证结论。

  所以“公有制养懒汉”是一个意识形态口号,而非经过严谨验证的科学论断。它被用来污名化一切公有制和集体主义模式,其目的是为推行私有化改革制造舆论基础。

  第二,其根源源于阶级攻击,这一论调常常源于对过去时代怀有敌意的群体(比如五类份子的后代)

  其目的是,将任何时期的探索失误都归结为制度本身的问题,从而证明私有制的“天然合理性”。

  第三,两种“懒汉”的本质区别:这是最关键的一点。即便在公有制下存在个别出工不出力的现象(这更多是管理科学的问题):

  公有制下的“懒”:是个人工作效率和积极性问题。这种人依然靠自己的劳动份额生活,他可能贡献得少,但他没有剥削他人,没有占有他人的劳动价值。他只是在“分享社会产品”时,份额与贡献不匹配。

  私有制下的“懒”:是整个阶级的寄生性问题。剥削阶级的“勤劳”是用于如何更好地榨取剩余价值,(导向的终极追求是躺着也挣钱),从而使他们的生活本身完全依赖于不劳而获。他们占有的巨大财富,是他人劳动价值的凝结。这是系统性的、制度性的“养懒汉”。

  谁是懒汉?

  以上三条观点有充足的历史实证证明,比如王朝更替的本质,正是私有制导致的土地和财富集中化,最终使得寄生性懒汉阶级(地主、官僚)过于庞大,压垮了生产者阶级(农民),导致系统崩溃重组。

  即便是放在近代,私有制导致的制度性剥削底层逻辑依然没有变化,比如美国的流浪汉问题,这是一个击碎一切谎言的现实例证。

  有人说流浪汉喜欢流浪,这是一个荒缪的结论,“你都不喜欢流浪,为什么别人会喜欢”——这种冷酷无情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从一个被剥削者口中说出,让人震惊和愤怒!

  很明显,这种论调是一种“归咎于受害者”的心理,旨在将系统性的社会失败归结为个人的选择或缺陷,从而为制度的残酷开脱。

  流浪汉产生的真正根源:流浪汉现象不是因为他们“懒”,恰恰相反,正是因为私有制下的资本主义社会罪恶导致:

  1. 无法提供足够的、有尊严的就业岗位(经济危机周期性地摧毁就业)。

  2. 无法保障基本的居住权(住房被高度金融化,成为投机商品而非生活必需品)。

  3. 缺乏完善的社会保障(公共产品让位于私人利润)。

  4. 制造了巨大的贫富差距(财富向上集中,底层被剥夺殆尽)。

  流浪汉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必然的、多余的废弃物。这个制度一方面养活了庞大的、从不从事生产劳动的食利阶层(靠股息、租金、金融投机生活),另一方面却连一部分人的基本生存都无法保障。这本身就是对“私有制更高效、更公平”谎言的无情嘲讽!

  真正的懒汉,是那些坐在金字塔顶端,靠着所有权就能收割全球财富的人。他们的“勤奋”是剥削的勤奋,他们的“创业”是垄断的创业,他们的“慈善”是伪善的慈善。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支持红色网站,请打赏本站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