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天眸:现在该办什么样的大学?

现在该办什么样的大学?

老共产党员  天眸

  摘要:正在招生的福耀科技大学,算是件好事,但算不上大好事,因为谈不上开创,只不过为中国增添了一所新的民办大学,由此引发了我们今天该办什么样的大学、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讨论。我认为培养少数精英的大学是两极分化的助推器,目前最缺的是为工农商学兵普及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只有共产主义光芒的福耀,才能照亮更广阔的教育原野。

  今天看到福耀科技大学首届招生录取最高分683分!现已录取完毕,超过众多的985和211,旗开得胜,全网热议。这所由著名企业家曹德旺先生斥巨资百亿创办学校固然可敬,由卸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的王树国教授任校长万众嘱目,这份招生简章显示:首届招生只招50人,本科生宿舍为双人间、硕士生宿舍是单人间、博士生宿舍为小套间。生均投入250万元,17:1师生比,“入学=入职”的承诺。如此高的起点在中国独一无二。

  这种超豪华的教育奇芭的出现,引发了社会广泛争议。近日,教育大V张雪峰对福耀科技大学的点评在教育圈炸开了锅,他认为福耀科大就是一个私立大学,不要神化它,不要捧杀它,刚刚成立,连一届毕业生都还没有,哪来的硕博点?据说是与厦门大学和同济大学联合培养,这样一来,学生若拿到文凭,可能还得去参加合作学校的考试。还算得上真正的本硕博连读吗?另一位专家项立刚说过:福耀科技大学能混成个普通的二本学校,那就算不错了。明明一个本科生都没招进来,却已经开始大肆宣扬本硕博一贯制培养,这不就是骗人的宣传嘛。断言对这所大学的前景不抱啥希望。

  企业家创办学校,曹德旺并不是第一人,马云创办的湖畔大学也曾一时声名鹊起,由柳传志、马云、冯仑、郭广昌、史玉柱等九名大企业家和著名学者等共同发起,校址在杭州。

  湖畔大学的招生是非常严格的,要求创业超过3年、30人以上的员工、纳税三年、3000万的营业额、三位保荐人、学费58万元人民币。第一届主要方向是互联网方向的创业精英,录取了36人。第二届扩大到传统行业,录取39人。2017年的招生范围进一步扩大,涉及12个社会重要领域的企业,几乎囊括了国家经济的方方面面。马云在开学讲话中说,我们希望所有进入这个学校的人,你们就像黄埔一期二期一样……

  显然,湖畔大学的招生是为资本家培养富二代、为明星培养富三代的,把父辈的财富能顺利进行代际传递,工农子弟是进不了校门的。湖畔大学因为违规办学已被关闭,更名为“湖畔创研中心”,现为商业巨子俱乐部。按下葫芦瓢起来,福耀科技大学以“中国版斯坦福”姿态登上教育舞台。湖畔大学和福耀科技大学都是企业办学,比重庆过去开火锅的和石家庄火车站开面馆的老板们办的那些高学费的大学档次高得多了。这些年民办大学成了赚钱的买卖,而福耀科技大学仅收5460元学费,首届只招 50 人,只有极少数的幸运儿能享受到如此奢侈的世界之最的优质教育,大多数学生只能望而却步。由此引起网上对教育公平的辨论,也引起学界讨论我们是要德国式的全民高质量职业教育,还是美国式的精英分层教育?

  世界上的高等教育起于意大利,兴于欧,成于英美。英国的纽曼模式、德国的洪堡模式、美国的威斯康星模式等,代表了这些国家对大学理念和实践经验的创造,相继在不同历史时期成为世界的高等教育中心,助推自己的国家地位在国际上的“崛起”。中国的现代高等教育始于19世纪未20世纪初,产生不过120余年,相比西方大学一千余年的发展历程,远远落后了。1898年的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综合型大学,标志着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中间经历了曲曲折折,走到今天改革开放40多年的中国高等教育。

  今日中国的现代大学,大楼之高也,面积之广也,吞并之多也,经费之足也,职称之高也,令人叹为观止,高校数量与在校生人数均居世界首位。在校大学生人数世界第一,毕业率世界第一,学分学时数世界第一,博士生规模世界第一,专业数世界第一。当我们走进中国的任何一所大学,都能看见优美的校园环境、先进的教学设备、高学历的教师队伍等,但似乎又不能将其都称为“好大学”。正如山东大学温儒敏教授发文批评当今大学,正变得越来越庸俗。他叹道:全心全意放在教书育人上的教师少之又少,真正培养出来的人才也是寥寥无几。市场化太过于严重导致了学校不再是培育人才的地方,而是谋取利益的场所……

  今天的大学不象我们七七届那么难考了。年轻人考大学,不再是过去“鲤鱼跳龙门”了,比起祖辈父辈来要容易得多了。毛入学率已经从1978年的1.55%上升到2017年的60.8%,可人们却越来越感到中国高等教育既像个“混血儿”,也像个“流浪儿”。

  笔者在大学和高中都当过教师,经历了40多年中国教育改革的全部过程,也曾在1984年向国家教委和文化部提出,把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艺术,分门别类列入国家学科。为创办民族民间艺术大学,在中国首倡民办大学,为此做了十年的奔波,后进行高中的“小百花工程”,这些亲历的直接的感受一言难尽。今作为退休的教师,总在思考,中国的大学的改革,怎么越改越让人不满意了?搞成清华北大在北京录取率北京为15%、河南为0.32%,各省差距悬殊,如此不公平,能令人满意吗?各大学学费这么高,一般农村家庭是供不起的,这能让老百满意吗?许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能满意吗?把中华传统文化的元素“夏历”、斗、斤、两、里、丈、尺、寸、分、顷、亩、分等改成西方名词,数典忘祖能令中华儿女满意吗?把中国唯一一所共产主义大学改没了,从小唱要当共产主义接班人的学生到大学后,被培养成只会伺候领导和老板的奴才,把清北等一些国家重点大学办成出国的培训班,把民办学校搞成文凭批发,至于产品合不合格售后不管。这些问题逼迫着人们在问: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

  我作为一名56年党龄的中共老党员,想起1937年,中共中央在延安创办的陕北公学,没有像样的教室和宿舍,学生们一边上课,一边挖窑洞、筑讲台、修操场。陕北公学办学两年,培养出6000多名学生,吸收3000多名青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想起了战火中的“抗大”开办七年间,培养出十多万名抗日干部。想起了建国后1958年的“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师生们用双手开垦荒地,搭建校舍,首创半工半读、勤工俭学模式,开教育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先河,课堂在田野,成果在土地,22年间培养出22万有共产主义觉悟,有各种专业知识的人才。毛主席知道后,给师生们写信:“你们的事业,我是完全赞成的。”周恩来总理欣然为学校题写了校名。

  我由此想到在1958年,每个县、每个乡甚至大的村庄都创建共产主义大学的火红年代。现在有些人说我们过去办共产主义大学是瞎胡闹,有些年轻人不知曾经有过这样的大学,我们这些当年从毛泽东时代走过来的贫下中农可以告诉你,那是一个雨后春笋般出现的真实的共产主义大学。建议不知者可看看1975年的一部电影《决裂》,影片从艺术的角度,纪实性地再现了办共产主义大学的故事,仔细盘点该片的每一情节每句台词,你就会发现精英教育路线和平民教育路线的斗争,到50年之后的今天,仍给人们强烈的情感冲击和心理震撼。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是一句老话。为什么唯有读书高,学会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读好了书就可以到统冶者开的官铺领一顶官帽,去给统治阶级当奴才。所以呀,过去封建社会的教育都是奴才教育。毛主席领导穷苦人把旧世界推翻了,穷人们站起来了,要建一个什么样的新世界呢?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呀!奔向共同富裕的共产主义呀!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这些做工的种地的扛枪的写字的工农兵学商,要通过学习培训,成为又红又专的人才,为建设社会主义高楼,共产主义大厦添砖加瓦。于是,共产主义大学就雨后春笋般在民间应运而生。

  那个时候我已经读小学了,对公社里办共产主义大学有了印象和向往。记得招生简章规定:凡是历史清楚、身体健康,具有一定生产知识、劳动技能的男女工人、农民、公社干部、复员转业军人和知识青年都可免费迈进校门,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的老师和学生本身就是工农群众,是劳动者自己的大学。

  人民好比土地,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毛泽东时代种的是共产主义之树,开出雷锋、焦裕禄、王进喜、陈永贵、吕玉兰等共产主义新人之花。40多年的高等教育改革,把共产主义大学改没了,我们这个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竟然没有一所共产主义大学。虽然各大学设有马列主义学院或教研室,是浅层次的,也太碎片化了。由于共产主义教育的缺失,封资修乘虚而入,疯狂地开花结果,开出大大小小的许加印、柳传志式的老板们得意忘形的毒花,结出从中央到地方层出不穷的贪官之恶果。曾经走在大路上的人们摸石头过河,又陷进两极分化的泥沼。

  在一个正常的社会里,大学不仅是知识、学术的中心,还是思想的中心、追求真理的中心,是要给全社会提供示范的。现在的大学给了人们什么样的思想,什么样的真理,什么样的示范?山东高考状元朱明远考上清华北大不去报到,连续复读三年,年年考中清北而不入,在三所不同的高中已获得140万元状元费。这样的状元示范对社会有多少好处呢?考前烧香磕头,考后谢师宴成了高考的一道风景,这些与做共产主义接班人相差十万八千里!

  今天看到抖音上有人发布2025年多所大学学费猛涨20%、50%甚至翻倍。有个星悦用户近日披露,今已有5000多考生拒领大学录取通知书,放弃读大学了。大学办到如此迷茫的地步,我们该想想大学该怎么办了。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1989年就说过,十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但后来这失误一误再误,一届又一届,一代又一代,误到今天积重难返,成了压在劳动人民头上的一座大山。若教育坍塌,国家又何以为继?改变教育现状,迫在眉睫。

  想到此,我对今天中国高等教育改革有了一个明确的想法,建议把江西农业大学恢复为1980年“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的校名,恢复并创新办学的内容,以此推动县、乡的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再次星火燎原。学习南街村,照毛主席共产主义公社蓝图干出实景,有学院、有高中、有工厂、有超市、有田地、有楼舍的共产主义小社区共同富裕的幸福家园。这才是我们共产党人和共和国追求的事业。

  我们今天该办什么样的大学?不应再继续培养少数个人发财的精英了,这种分三六九等的教育(一本、二本、211、985等),是社会两极分化的助推器。人与人之间(天生痴障或残废除外)智力都差不多,从事的行业不同,术业有专攻,所谓专家教授因位子而高贵,有真本事的不多,不少是唬人的,而群众中有不少高手。毛主席把群众捧为英雄,看作创造历史的动力。社会最底层的劳动者,通过共产主义劳动大学这一途径,个个都应该成为大学生。广大工农兵学商的专业技能和共产主义觉悟的普遍提高,胜过少数人金榜题名,人民的教育人民办,共产主义大学为人民,这是我党的教育初心之所在,这是时代文明进步之所需。从这个意义上讲,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死而复生,重回毛主席1958年指出的“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接合”的正道,才是破解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困局的唯一可走的活路。

  今天这个话题是由福耀科技大学招生引起的,曹德旺、王树国可谓一片苦心,办福耀科技大学算是件好事,我认为算不上大好事,因为他们谈不上开创,只不过为中国增添了一所新的民办大学,屋中建屋也,花盆难长万年松。中国现在不缺财大气粗的福耀科技大学,缺的是风清气正的共产主义大学,只有共产主义的福耀光芒才能照亮更广阔的教育原野。

  7月1日今日头条有篇《宁可让教育倒退四十年》的文章,我读后深受触动,今天借福耀科技大学招生的话题,先提出恢复“共产主义劳动大学”这一建议,具体的内容另文再叙。

  2025年7月25日写于天津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支持红色网站,请打赏本站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