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纲”与“中心”的关系究竟是什么?
——一谈毛主席的“阶级级斗争为纲”思想
郝贵生
【笔者按】当前思想理论界极其混乱,对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许多基本理论问题都有分歧,甚至根本对立,尤其对马克思主义的最重要的阶级斗争和阶级分析的方法。熟知《共产党宣言》及其基本著作的同志都知道,阶级斗争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体系中的极其重要地位。毛主席读《共产党宣言》后说,我抓住了“阶级斗争”四个字,但书中只是讲的欧洲的阶级斗争,没有讲中国的阶级斗争,我要研究中国的阶级斗争,研究湖南湖北的阶级斗争。没有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就没有毛泽东思想,就没有新中国的成立和建国后一系列的极其伟大的成就。官方和主流媒体也承认,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实际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与中国的阶级斗争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但是不能不正视和承认的客观事实就是毛主席的阶级斗争和阶级斗争为纲理论在所谓“改革开放”后,受到了空前的质疑和否定,甚至被官方某些人士视为洪水猛兽和十恶不赦的荒谬的理论。“改革开放”初,一个重要的理论依据就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思想。笔者完全赞同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标准思想。但那场大讨论歪曲了马克思主义的这一极其重要思想,导致其所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质就是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和毛主席的“阶级斗争为纲”思想中解放出来,就是用错误的、修正了的所谓“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今天真正的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者和人民群众理直气壮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标准思想,用四十多年的人民群众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科学实验的实践检验毛主席的“阶级斗争为纲”理论。真理是同错误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关于真理发展的一条客观规律。我们今天坚持毛主席的“阶级斗争为纲”理论,就是用今天的实践检验的这一理论指导今天的实践。为此,笔者紧密结合今天大量的客观事实再谈毛主席的这一理论究竟是真理还是谬误?为此,笔者在以往研究毛主席“阶级斗争为纲”理论基础上再做进一步深入研究和阐发这一理论。今天谈第一个问题:《“为纲”与“中心”的关系究竟是什么?——一谈毛主席的“阶级斗争为纲”思想》
目前反对毛主席“阶级斗争为纲”思想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理论依据就是目前官方流行的所谓“党的基本路线”的表述。这个基本路线是“紧密依靠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十九大后,目标改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后两点完全是画蛇添足)他们认为,这里讲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际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纲,就是否定了毛主席的“阶级斗争为纲”思想。笔者认为这里最重要的逻辑错误就是把“中心”和“为纲”两个概念混为一谈。“为纲”就等于“中心”,“中心”就是“为纲”。一讲“阶级斗争为纲”,就必然把阶级斗争又重新作为中心工作,就根本否定执政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就是用阶级斗争取代生产斗争。正如有同志所说:“‘纲’是指党的中心工作,通过抓中心工作来带动其他工作,这就叫‘抓纲带目’、‘纲举目张’。这是一种工作方法。‘以阶级斗争为纲’,说的是把阶级斗争作为党的中心工作,通过抓阶级斗争来带动其他工作。”
我认为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中心”和“纲”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人们的实践中有许多不同的具体的工作。在这些具体工作中,一个时期、一个阶段、一定范围内必定有一个主要的工作要抓,去带动其他工作,不可能所有工作都要抓。那么这个最主要的工作就是“中心”工作。“中心”与“非中心”相对立。如我们党民主革命时期最主要的中心工作就是如何夺取政权,因此进行军事斗争就是中心工作。但夺取政权之后,中心工作就应该转移。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前后,已经解放和没有解放的地区的中心任务显然不同。所以毛主席七届二中全会谈到没有解放的南方和已经解放的北方就有不同的中心任务。他说,南方党和人民解放军的中心任务是消灭国民党的反动武装,建立党组织和人民政权,发动民众,恢复和发展生产事业。而北方,“党在这里的中心任务,是动员一切力量恢复和发展生产事业,这是一切工作的重点所在。”(《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429页)按照毛泽东这一思想,我们党作为执政党夺取全国政权之后,就应该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的中心工作,而且建国以后始终是这样做的,所以才有前三十年极其伟大的成就。改革开放确定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实际上是对毛泽东这一思想的延续,而不是根本否定。
“为纲”概念是比“中心”或“非中心”的具体工作更高一层的含义,它是指具体工作的总的指导思想和根本路线问题。如我们党民主革命时期的中心工作是进行军事斗争,夺取政权。但为什么进行军事斗争?斗争的目的是什么等许多问题,对于领导者来说是根本不同的。这就存在一个进行军事斗争的总的指导思想问题。我们都熟悉毛主席召开的古田会议。那时红军中一部分人存在“军事好,政治自然就好;军事不好,政治也不会好”的单纯军事观点。毛泽东依据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与军事的辩证关系原理,批判了这种观点,认为红军不是单纯打仗的军事组织,而“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所以,军事与政治既不是绝对对立,也不是等同关系,而是对立统一关系,是政治统帅军事,而不是军事统帅政治。所以才有了党支部建立在连上的重大举措。在这里“政治”就是“纲”,就是当时我们党领导的包括军事工作在内的一切工作的总纲。十八大之后,习近平同志在原古田会议旧址召开全军新古田会议上讲,古田会议的精神实质就是革命的政治工作是革命军队的生命线。这里作为生命线的“政治”就是一切军事工作的总的指导思想,不仅是历史上的军事工作,也是中国当代军事工作的总纲。同理,我们党建国以后的中心工作是经济建设,但经济建设绝不是纲,经济建设之上有更高的层次支配,就如同军事斗争一样,也存在一个为什么搞经济建设、怎样搞经济建设的问题。是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经济建设,还是以西方经济理论指导?是在社会主义经济公有制度和社会主义的思想和政治上层建筑的前提下搞经济建设,还是在私有制度和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背景下搞经济建设?是从大多数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搞经济建设,还是为少数人搞经济建设?这就存在一个总纲问题。这些问题实质仍然是一个政治问题。所以毛泽东一再强调社会主义历史时期要始终坚持政治挂帅,政治统帅经济,政治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而不是经济统帅政治。政治对经济的统帅作用就是“纲”,就是总的指导思想。什么是政治?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就是各个阶级之间的斗争。列宁说,政治同经济相比,不能不占统治地位。因此政治统帅经济就是“以阶级斗争为纲”指导经济,发展经济,统帅经济。
把“为纲”看作“中心”的同志实际是把两个不同层次的概念混为一谈。肯定“中心”,就是肯定纲,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中心工作是经济,那么经济为中心就应该是“纲”,经济就应该统帅政治,客观存在的阶级斗争就应该服从经济建设这个总纲。如果承认“阶级斗争为纲”,就是把阶级斗争不仅作为具体工作,更作为全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根本任务,甚至唯一任务,必然冲击经济,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所以必然要否定“阶级斗争为纲”。但如果我们把无论是中心工作,还是非中心工作都看作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具体工作,而“纲”是发展的灵魂,是各项具体工作的生命线,是个别中的一般,是总的指导思想,是政治,那么就不会把二者等同或绝对对立起来。由此逻辑地必然得出科学的结论:既要肯定“阶级斗争为纲”,也要肯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以“阶级斗争为纲”统帅、指导作为中心的经济工作以及非中心的社会主义事业其他所有工作。
正因为许多人把“为纲”与“中心”等同起来,因此认为讲“阶级斗争为纲”就会冲击经济建设,且特别以建国后前30年尤其“文革”期间为例。其实,他们列举的所谓“事实”不是实事求是的,是歪曲的认识。建国后前30年包括“文革”期间我们党和国家取得的成就是极其伟大的,这里不详细阐发了。取得这些成绩的最根本的原因恰恰就是有一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路线做指导。这条政治路线就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毛主席从建国一开始,直到他老人家去世,一直是坚持“阶级斗争为纲”的,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和放松经济工作,领导、制定农业宪法、农业六十条、撰写“论十大关系”,推广鞍钢宪法、大庆、大寨经验,狠抓国防建设,研究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等等。如果说这期间经济建设方面还存在问题的话,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不能苛求毛主席和那个时代,更绝对不能归结为“阶级斗争为纲”。“为纲”是总的指导思想,“中心”是具体工作。二者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并不矛盾。真正抓好“阶级斗争为纲”,就能够真正促进经济的发展,如毛泽东所说,“抓革命,促生产”,也最终能够保障发展的成果由人民来享受。把前三十年经济建设方面出现的问题归结为“阶级斗争为纲”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方法。
任何经济工作都受阶级斗争总纲的制约,这是一个客观规律。你认为你抛弃了“阶级斗争为纲”,实际上自觉不自觉地受你头脑中的那个错误的“阶级斗争为纲”指导。例如,如果按照八大及当前主要矛盾的提法,执政党就应该在现有的经济、政治制度的前提下把主要力量放在发展经济上,而事实上任何抓经济工作的权力者恰恰都是从生产关系入手。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刘、邓要发展农村经济,却从改变生产关系入手,搞“三自一包”。改革开放初期,也是从改变生产关系入手,支持大包干、解散人民公社。典型的小岗村“分田到户”改革,究竟是直接抓小岗村的经济建设,还是从制度改革和生产关系入手?整个四十多年的所谓“改革开放”都是从生产关系入手,而不是直接发展生产力。再如典型一例。毛主席在世时,就已经发现我们的大飞机建设落后于欧美国家,多次强调发展大飞机。我国科技工作者响应毛主席号召,短短几年,在毛主席去世后,就自主研发和制造出较先进的运—10大飞机。就在准备进一步改进和大批量生产时,那个某大人物以“造不如买、买不如租”为借口强行下马,直至30年后,又重新上马。如按照他们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那么就应该在“运—10”基础上继续改进和发展大飞机。可是他们却放弃了。这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吗?这难道不是以他们头脑中的“资产阶级阶级斗争为纲”吗?这难道不是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破坏和阻碍吗?这难道不是证明他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虚伪性吗?
这一典型事例说明这些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幌子,实质仍然把改变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即改制作为发展生产力的“纲”和指导思想。而40多年的改革实践中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纲”不是进一步维护、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和政治制度,而是以“改革”为名,一步步把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的基本制度变相改为私有制和市场化的过程,是把人民民主专政改为否认阶级性的所谓“依法治国”过程,把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改为普适价值的过程,把无产阶级属性的共产党改为生产党、全民党的过程。也就是他们仍然不折不扣地“以阶级斗争为纲”,不过这个作为“纲”的“阶级斗争”不是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而是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斗争。他们把党章宪法上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改为普世价值的指导思想。改公有制为私有制、改计划经济体制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践过程。就是对毛泽东思想的“阶级斗争为纲”为指导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思想的最大偏离和背叛,就是以他们头脑中背叛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所谓“阶级斗争为纲”思想取代毛泽东思想中的“阶级斗争为纲”思想,就是为他们在中国颠覆社会主义、复辟资本主义(这种资本主义不是典型的西方资本主义,而是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资本主义,是永远做西方帝国主义奴才的资本主义)服务的。他们的这种思想和行为也是对无数流血牺牲的革命先烈和革命前辈的最大背叛行为。
2025年5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