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一个检察官拯救国产大豆的故事

  五月,沉睡的黑土地醒来,黑龙江的大豆进入春耕播种季,这是黑龙江黑河豆农给我发来的视频和照片。

  这是一个普通的日子,但对于豆农来说,这却意义非凡。因为,中美贸易战,中国进口美国大豆少了,大豆的价格上涨了,今年种豆的积极性高了些,种植面积也会大起来。

  我国大豆原产国,是大豆的“故乡”,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大豆的年产量一直在1500万吨左右,足可满足食用需求,还有部分出口。到了新世纪,成为净进口国,从几百万吨到几千万吨,到进口大豆1亿吨,90%依赖进口。

  一个很重要原因是:2004年大豆危机,中国大豆战败。

  大豆危机说白了,我们被美国人玩了一把。当年,我们过于迷信老美,2003年,美国农业部说有天灾,大豆减产,诱导中国粮油企业高价签约,随后又说大豆丰收,国际炒家们立马开始反手做空抛售大豆,大豆价格暴跌,可惜啊,中国企业采购的大豆还没到岸自己先破产了,成了炮灰。于是,外资趁机收购中国85%的压榨产能,这也导致中国大豆和粮油产业全面沦陷。

  十几年前,我当记者的时候,曾到黑龙江黑土地采访,曾见识了大豆战中中国农民的结局。我采访了豆农、大豆专家、大豆协会,还有粮油企业,诉说了这场大豆战败的影响:压榨企业破产,豆农改行或离开家乡,中国人民吃上了美国的转基因大豆。

  我印象最深的是在在绥滨农场,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穆华谈起大豆时都免不了几个国际化的词汇。“现在我们的大豆不值钱,都是因为从进口美国的大豆,”“如果我们也卖那么便宜,本都捞不回。”对豆农来说,种豆成本预期是1.7元每斤。

  这些采访写进了报道,这个报道《黑龙江“大豆保卫战”困局》至今挂在新华网上。此后,十几年,大豆保卫战,从民间到官方打响大豆保卫战,不过,中国大豆的进口依然有增无减,如潮水般涌入。大部分的大豆主产区种上了玉米、水稻等。但是,还有些地方依然在种植国产大豆,依然有些人在为守卫着国产大豆。

  我想讲讲这些不为人知的豆农的故事。

  那年,我采访的时候遇到一个人叫刘珉,一个黑龙江的豆农。我十几年前见他是,他还是一头黑发。再见到他,都是白发了。这中间经历了什么?

  刘珉,黑龙江孙吴县人,生于1960年代,早年从事教育工作,1986年调入孙吴县人民检察院,成为一名检察官。2010年起,刘珉兼任乡镇检察联络室主任,频繁下乡工作中,目睹了中美“大豆之战”对本土农业的冲击。

  黑龙江是中国非转基因大豆和豆油的最后一块净土,作为检察官的刘珉,他清楚的认识到振兴国产大豆产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这段经历让他深感痛心。他曾说:“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大豆也是粮食安全的命脉。”于是,他全力投入到了国产非转基因大豆的保护工作中,身体力行地推动东北非转基因大豆种植。

  孙吴县,隶属黑龙江省黑河市,位于黑龙江省北部、黑河市中部,地处小兴安岭北麓。这里适合种大豆,尤其是充足的日照,较大的温差和寒冷的气候造就了“孙吴大豆”的独特品质。

  2006年,刘珉联合50余名农户成立孙吴大豆协会,目标明确:推广国产非转基因大豆,重建本土大豆产业链。他走遍100多个村屯,用图板、传单甚至影碟向农民普及粮食安全的重要性。面对农民对市场风险的担忧,他引入有机肥替代化肥,并联系检测机构为大豆品质背书。2013年,他将大豆样本送至欧盟检测机构,结果被德、法专家誉为“是世界上品质最好的大豆之一。”

图片

  然而,推广之路充满艰辛。有美国粮商的围剿、还有国内油商因价格波动破产的阴影,以及农民对短期利益的追求,让协会初期举步维艰。刘珉甚至自掏腰包补贴农户,并承诺“协会不赚农民一分钱”。

  十年间,黑河大豆顶住了美国进口大豆的冲击,种植面积得以维持,这稳住了基本盘。2016年,刘珉的努力迎来里程碑——孙吴大豆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成为全国首个以县域命名的大豆品牌。他推动的生态大豆种植使大豆品质得到提升,同时也是最先引导农民使用有机肥的,提升大豆品质可以为农民增加近亿元收入,加工利润也能达到15亿元。

  2021年,孙吴大豆协会进一步制定《孙吴大豆》团体标准,从土壤、气候到加工全链条规范品质,产品远销京津冀、长三角等地。。2022年3月,经国家批准,孙吴县为国家级大豆制种大县。

  值得一提的是,刘珉坚持拒绝外资收购大豆种子。面对欧洲企业的合作请求,他回应:“种子是农业的根,不能交给外人。”

  为了推广国产大豆,刘珉付出了巨大的牺牲,2014年,刘珉突发脑血栓,但他依然没有停下脚步。康复后,他继续奔走于田间与会场,在2018年京津冀生态农业会议上,以“蓝领农民”形象演讲,感动全场。有豆农感叹:“老刘用半条命换来了我们的好日子。”

  这是一个普通中国人的“大豆战争”,也是黑土地上的精神传承战争。刘珉的故事不仅是个人奋斗史,也是中国农业对抗全球化冲击的缩影。

  如今,孙吴大豆协会会员上万人,全县所有村屯都有农业人口参与其中,形成“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链条,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从检察官到“大豆守护者”,刘珉用20年时间、身体力行地证明:在黑土地上,一粒大豆的坚守,关乎的不仅是舌尖上的安全,也是一个民族对自主与尊严的捍卫。

  附:孙吴大豆协会简介

  孙吴大豆协会位于小兴安岭北麓的黑龙江省孙吴县,隔江与俄罗斯阿穆尔州相望。成立于2006年3月,现有会员1.5万人,是“中国非转基因大豆”核心产区,也是中国超早熟大豆种子繁育基地。

  大豆是本地的主栽作物,主导地位突出。孙吴大豆为自留种非转基因品种,处于北纬49°度的高寒地区,坐落于世界上三大黑土带上。会员种植得传统大豆100余万亩。会员来自多个市、县、区、国营农场、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地大户的农民。

  这里地处东经126°40´—128°,北纬48°59´—49°42,拥有4、5、6三个积温带,属于世界大豆黄金带,是大豆多样化的天堂。肥沃的黑土地上有机质含量为3-5%,高出全国平均水平三倍以上,充足的日照,较大的温差造就了“孙吴大豆”的独特品质。孙吴大豆的蛋白质和油脂总含量高达60%,符合食品大豆要求的黄金分割比例,是当之无愧的食品大豆类型。2016年1月“孙吴大豆”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地标产品“孙吴大豆”是老祖宗和大自然恩赐的宝贵物种。孙吴大豆协会拥有自己的大豆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作为国家和省重点商品粮、种子供应基地。年产量约16万吨,为中国大豆振兴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2013年,孙吴大豆经欧盟权威机构检测,被认为是世界上品质最好的大豆之一。2022年3月,经国家批准,孙吴县为国家级大豆制种大县。

  需要非转基因大豆请加:waywayniu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支持红色网站,请打赏本站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