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爆有7万硕士、30万本科生在送外卖,对此,美团官方回应轻描淡写:“数据没事实依据”。
但街头巷尾,那些背着外卖箱穿梭的身影,却真实地诉说着一个时代之困——高学历人才正大规模“降维”进入外卖行业。
“211毕业,我每天爬50层楼送外卖”
网友「奋斗的小强」说:
“简历投了200份,面试20次,0结果。房租到期那天,我注册了美团众包。送外卖不丢人,丢人的是读那么多年书,最后只能靠这个吃饭。”
网友「清醒的沉没成本」直言:
“211文科硕,毕业即失业。送外卖第一天挣了87块,比躺在出租屋刷招聘软件强。至少,我在养活自己。”
学历贬值:当知识撞上生存壁垒
人才市场早已冰火两重天。
一面是“清北博士挤破头争抢中学教职”,另一面是“海归硕士在流水线拧螺丝”。
当送外卖从临时过渡沦为长期职业,背后是残酷现实:
1. 传统就业市场萎缩:文科岗位断崖下跌,中小企业招聘冻结。
2. 教育错配积重难返:高校扩招与产业需求严重脱节,文科生首当其冲。
3. 平台经济虹吸效应:外卖、快递成为吸纳就业的蓄水池,却谈不上职业发展。
“职业无贵贱,但尊严有高低”
网友「逆流而上的鱼」质问:
“都说劳动光荣,可为什么我爸妈听说硕士儿子送外卖,偷偷哭了一整夜?这社会对体面工作的定义,是否早已扭曲?”
网友「格子间囚徒」自嘲:
“写字楼白领月薪5000,外卖小哥月入过万。谁更体面?我笑他风里来雨里去,他笑我贷款买房不敢辞职。”
职业尊严正被重新定义。当脑力劳动无法兑现生存保障,体力劳动的高强度回报反而撕开了“体面”的虚伪面纱。
“我们不是牛马,是还没找到出路的人”
网友「骑手老张」呐喊:
“别只盯着7万这个数字争论真假!问问为什么这么多年轻人宁愿送外卖也不进工厂?因为流水线是牢笼,送外卖还有口自由空气!”
网友「教育的沉思」痛心:
“花几十万读出来的硕士,最后和初中生抢饭碗,这难道不是对教育投资的巨大嘲讽?问题不在送外卖本身,而在除此之外无路可走!”
当骑手成为“最优选”:社会在深层警报
高学历人才涌入外卖业绝非个体选择,而是多重社会压力下的无奈合流:
- 就业市场结构性失衡:高端岗位稀缺,底层岗位内卷。
- 生活成本高压:房贷、教育、医疗三座大山催生“搞钱第一”心态。
- 职业发展通道狭窄:外卖行业“多劳多得”的即时回报,比漫长晋升更诱人。
美团一句“数据不实”无法遮蔽现实困境的重量。当硕博送餐、本科跑腿从零星个案变为群体现象,我们看到的不是年轻人的“堕落”,而是一代人在逼仄现实中的艰难突围。
读书二十载,生存之路是否只剩电瓶车上的方寸之地?
当教育的光环撞上生存的墙壁,外卖箱里装的不仅是餐食,更是无数被辜负的青春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