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身处黑暗,心向光明!

  民国时期的国民党政权作为大地主和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其体制内部存在着深刻的结构性矛盾。官僚资本主义与封建残余的勾结、系统性腐败的蔓延以及对社会革命的恐惧,使这个政权日益脱离人民群众,走向反动与腐朽。作为一名身处其中的普通工作人员,既要面对日常工作中的道德困境,又要寻求个人的政治与精神出路,这无疑是一场艰巨的挑战。这种困境本质上是个体在反动政治机器中的异化状态。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机器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国民党政权本质上维护的是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其官僚体系的设计目的不是为了服务人民,而是为了维持剥削阶级的统治。系统性的腐败不是个别官员的道德缺失,而是体制性的必然——四大家族控制的官僚资本通过“统制经济”等手段掠夺民财,基层官吏的横征暴敛成为制度性需求。有觉悟的工作人员首先需要运用阶级分析方法,认清自己所在机构的本质。如资源委员会看似推行“工业化”,实则为官僚资本扩张服务;保甲制度表面维持秩序,实为封建管控的延伸。只有认识到自己既是体制的参与者,也是体制的潜在受害者(如薪资常被拖欠、晋升取决于派系关系),才能避免被“既得利益者”的幻觉所蒙蔽。

  在认清体制本质后,有良知的工作人员可以在职权范围内采取多种方式的抵抗。一方面可以通过“故意低效”来弱化统治机器的效能,如故意拖延抓捕政治犯的文件流转、以“需要进一步核实”为由暂缓征收苛捐杂税;另一方面可利用岗位权限保护进步人士,如档案管理人员提前销毁黑名单、邮电职员警告被监视对象。历史上确实有基层警员暗中保护学运分子的事例。更重要的是,可以将体制资源导向进步用途,如将废弃印刷设备秘密转移给进步刊物、利用政府统计数据揭露社会不公。这种策略实践了列宁关于“利用资产阶级机构为自己服务”的论断。

  抵抗之外,更需积极的自我改造与实践。通过与信任的同事组织读书会,研读《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历史上税务署、铁路局等部门内有隐蔽的马克思主义学习群体;利用下乡公务机会真实了解农村状况,如土地调查员暗中记录地主剥削数据,为后来的土改提供依据;还可通过可信渠道与地下党组织取得联系。著名范例包括中央大学教员中的秘密党员,以及资源委员会内为解放区输送技术人才的爱国工程师。这些实践印证了一个真理:真正的道德不是抽象的个人洁癖,而是与人民群众解放事业相结合的实际行动。

  历史记录了许多在国民党体制内保持操守的典范。费巩教授在浙江大学任教期间利用参政员身份公开抨击腐败,最终为革命牺牲;张冲将军虽为国民党高级将领,却积极维护统一战线,促成苏联援华;资源委员会技术专家们1949年选择留在新中国,将数百家工矿企业完整移交人民。这些事例印证了恩格斯的重要论断: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统治阶级内部的分化,使得一部分人归附于革命的阶级”。

  最终,个人操守必须与历史前进方向相结合。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中指出:“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当旧政权崩溃前夕,有觉悟的工作人员面临最终选择:或像中央银行员工护行护厂迎接解放,或如民航员工策划“两航起义”——这些行动实现了从消极抵抗到积极革命的飞跃。民国体制内追求真理的道路,本质上是从阶级自觉走向历史自觉的过程。在那个黑暗年代,那些在体制内守护星火的人们,以其特殊方式的斗争,为新中国黎明的到来贡献了自己独特的力量。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支持红色网站,请打赏本站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