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郭松民:谈谈以色列的暗杀

  “以色列犹太复国主义者,和人类历史一切腐朽、野蛮的反动势力一样,都是唯心主义者。”

  作 者 | 郭松民

  01

  8月31日,以色列国防军和以色列国家安全总局(辛贝特)发表联合声明,证实其在此前一天的联合行动中,成功锁定了哈马斯下属武装派别“卡桑旅”发言人阿布·乌拜达的藏身之处,并将其打死。

  这是以色列最新的暗杀行动。

图片

  以色列最强大的军事与情报机器,全力以赴的暗杀对象,既不是重要军事指挥官,也不是关键科技人员,而是一位以语言为“子弹”的新闻发言人。

  看来,以色列真是恼羞成怒,气急败坏了。

  两年左右的时间里,以色列进行了多次暗杀——针对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领导人、黎巴嫩真主党、伊朗科学家与高级军事指挥人员、胡塞武装领导人……,等等。

图片

  在古今中外一切政治、军事斗争中,暗杀行为,都被认为是卑劣、怯懦的。

  为什么呢?

  因为手段的卑劣证明目的的卑劣的,暗杀即便在战术上能够成功,在政治上也是严重失败。

  也许是意识到了这一点吧,国内的一些媒体、大V,都非常小心地避开“暗杀”这个词,而使用“斩首”。

  更有一些抱着冷血看客心态的人,使用幸灾乐祸的“团灭” 以及阴阳怪气的“让领导先走”来代替“暗杀”。

  孔子说,“必正名也乎”,使用什么词汇是至关重要的。

  “斩首”取代了“暗杀”,卑劣、怯懦的含义没有了,反而具有了威风凛凛的含义。

  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这些媒体和大V,都做了帝国主义与犹太复国主义的帮凶与喉舌。

  还必须指出的是,古典的暗杀,如对林肯、肯尼迪暗杀,不过是一名刺客、一把手枪而已,而以色列的暗杀,则动辄摧毁一整栋楼,甚至一整片街区,丝毫不顾忌会伤及无辜。

  这样的暗杀,本质上已经是屠杀。

  以色列不断刷新丧心病狂的记录,也不断突破人类之为人类的底线。

  02

  暗杀能够决定战争的胜负吗?

  先看几条新闻:

  ——8月26日,“卡桑旅”公布一段视频,披露了一次成功的伏击行动,在这次行动中,5名以色列士兵被炸死,另有20人受伤。

  ——8月30日,来自以色列的信源称,以军第6预备役步兵旅在加沙地区南部拉法市突袭一名巴勒斯坦“卡桑旅”下属的拉法旅指挥官,结果被他和数名部下连续发射三枚反坦克火箭弹,摧毁了几台装甲推土机,而后消失得无影无踪,以军推测他们是通过地道转移了,但没找到地道。

  ——以色列第12新闻频道披露了一份来自以色列国防军的内部评估文件。该文件承认以色列于今年5月6日发动的代号为“基甸战车”的军事行动已经失败。

图片

  报告的结论是:“基甸战车”行动既未能解救被扣押人员,也未能消灭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且导致以色列军队遭受了较大损失以及以色列的国际信誉的严重恶化。

  以色列国防军发言人已经回应了这个报道,承认该文件是真实的。

  加沙的面积,仅相当于中国的一个县,且一马平川,无险可守,被以色列团团包围,拥有绝对优势的以色列国防军,在美国的全力支持下打了两年,就这?

  ——几天前,以色列空军对也门胡塞武装长途奔袭,暗杀了一批也门行政系统的领导人。

图片

  今天,也门胡塞武装宣布用一枚弹道导弹袭击了位于沙特阿拉伯延布港附近的以色列油轮SCARLET RAY号。这条油轮距离也门大约1000公里,是胡塞武装距离最远的一次导弹袭船行动。

图片

  ——在以色列与伊朗的“12天战争”中,尽管以色列的暗杀行动使伊朗一度陷入混乱,但伊朗在一天之内就恢复了反击能力,并在随后的战争中,给以色列造成了立国70年从未遭受过的巨大损失。

  ……

  结论是显而易见的,暗杀,并没有像一些媒体和大V期待并欢呼大那样,使以色列赢得战争。

  尽管付出了重大牺牲,但抵抗仍在继续。

  加沙的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黎巴嫩的真主党、也门的胡塞武装,都仍是令以色列如芒在背的存在,伊朗也仍是一个令以色列寝食难安的巨大存在。

  这里,最根本的因素在于,以色列犹太复国主义者,和人类历史一切腐朽、野蛮的反动势力一样,都是唯心主义者。

  他们不相信历史规律,不懂得战争是政治的继续,他们认为,历史是由少数人创造的,只要把这少数人杀掉,就可以改变历史。

  他们大错特错了。

  中东目前的局面,本质上是犹太复国主义势力对巴勒斯坦/阿拉伯人民推行殖民主义政策,乃至种族灭绝政策造成的,只要这种政策一天不改变,巴勒斯坦/阿拉伯人民的合法权利一天不得到恢复,反抗就一天不会停止。

图片

  暗杀是政治上愚蠢、军事上无能的表现,也是以色列犹太复国主义政权走向穷途末路的标志。

  虽然以色列仍在张牙舞爪,但距离最后的失败,已经不再遥远!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支持红色网站,请打赏本站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