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之制作
在此次两国元首会晤中,习近平主席深刻指出,双方应“算大账,多看合作带来的长远利益”。这一重要论述,不仅为大国相处指明了战略方向,更道出了中国式治国理政的深层逻辑。从巍然矗立的青藏铁路到贯通神州的“八纵八横”高铁网,从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民生生命线工程,到前瞻布局的“东数西算”战略,这种超越短期利益、着眼全局与长远的“算大账”智慧,正是中国发展格局实现历史性突破的核心密码,深刻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独特优越性。
一、算大账与制度优越性: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
“算大账”的根基,在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不同于资本主导模式将短期利润最大化作为首要目标,国家决策始终遵循综合立体的价值标尺。以青藏铁路为例,其价值绝不能用年度盈亏简单衡量——它承载着边疆长治久安的重任,维系着各族同胞团结共生的情感纽带,更让西部人民平等享有发展机遇。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世纪工程亦是如此,巨额投资最终转化为北方数亿群众的饮水安全、全国范围的清洁能源保障,以及东部地区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这种将民生福祉、区域公平、国家安全置于纯粹商业利益之上的价值排序,正是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有人将此种优越性简单归结为国家资本主义与私人资本主义的分野,实则忽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一根本制度保障与战略领导力。
二、算大账的镜鉴:从美国基础设施危机看治理模式的局限
“算大账”的优势,在与他国治理模式的对比中更显清晰。反观美国,基础设施老化滞后已成为学界共识与社会批判的焦点。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ASCE)连续多年为其国家整体基础设施打出“C-”甚至更低评级,明确指出存在巨额“资金缺口”。深究根源,这是“否决政治”与“资本至上”逻辑交织的必然结果:政治极化导致党争不断,事关长远的重大基建项目在议会反复搁浅,沦为政治博弈的筹码;资本则天然流向金融等短期高回报领域,对投资周期长、收益见效慢的公共基础设施缺乏兴趣。其结果,便是桥梁坍塌、铁路老化、电网脆弱等事故频发,不仅拖累经济效率,更直接威胁民众安全。这种被短期利益绑架、缺乏战略耐心与公共担当的治理模式,恰恰印证了“不算大账”终将损害国家长远竞争力。
三、算大账与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磅礴伟力
正是为规避上述困境,中国的“算大账”智慧在实践中依托“全国一盘棋”的战略机制落地。这一机制能突破局部利益与短期视野的局限,实现全国资源最优配置:“八纵八横”高铁网重塑中国经济地理格局,让“千里江陵一日还”成为现实;“西电东送”“东数西算”精准匹配能源与算力供需,将西部资源优势转化为全国协同发展的胜势。这种强大的战略统筹能力,与美国的政治僵局形成鲜明对比,凝聚为推动国家整体飞跃的磅礴伟力。
四、算大账与两个效益一起抓: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算大账”绝非忽视经济效益,更不否定微观层面“算小账”的必要性,其高明之处在于推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与长期转化。重大基础设施在释放巨大社会正外部性的同时,往往催生出更持久、更广阔的经济效益:高铁网络在便捷民众出行之余,孕育出绵延千里的“高铁经济带”,激活沿线产业与城镇发展,其衡量综合带动效益的投资产出比为1:8;“东数西算”工程在优化全国算力布局的同时,已吸引数千亿元产业链投资,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这种“两个效益一起抓”的实践,成功打破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必然对立”的迷思,彰显出对社会效益的战略投入,恰是培育长期经济效益的源头活水。
五、算大账与鼓励充当耐心资本:秉持长期主义的战略定力
在当前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的关键阶段,“算大账”意味着超越短期财务回报的局限,以更宏阔的视野评估投资的战略价值。耐心资本正是这一理念的实践载体——它不追逐市场短期波动,而是着眼于技术突破、市场培育与产业链韧性等长期要素。政策层面需通过税收激励、法治保障等机制,引导更多资本投向基础科研、绿色转型、中小企业创新等周期长、风险高的领域。唯有形成“长期投入—生态培育—价值共创”的良性循环,才能将资本的耐心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持久动力。这种投资哲学,本质上是对“时间复利”的深刻信仰,也是对可持续发展责任的主动担当。
六、算大账与发展新格局、可持续发展
“算大账”更蕴含塑造未来、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远见,并深度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覆盖全国的战略性基础设施网络,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物理基石;而大规模投入生态文明建设、坚定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则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永续发展“大账”的生动践行。从能源结构优化到生态环境保护,每一项重大决策都着眼于子孙后代的福祉,为中国式现代化筑牢可持续发展根基。
启示
“算大账”的智慧,是中国在复杂国内外环境中保持战略定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方法论。通过与美国基础设施困境的对比,我们更能清晰认识到:着眼长远、统筹全局的战略思维,既是制度优势的体现,更是应对风险挑战的底气。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私人资本也有讲求的效率的一面,我们不能陷入二元对立的比较巢臼。毕竟“政府有为,市场有效”,才是我们所需要的理想境界。
面向未来,只要继续坚持和发扬“算大账”的智慧,下好全国一盘棋,处理好“算大账”与“算小账”的关系,就能在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中牢牢掌握战略主动权,不断书写新的发展奇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