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董明珠并不是标新立异,她只不过是顺应时代大潮变化而已。
随着国际局势的清晰变革,以及由此引发的风险抬升,其实近年来我国已经开始了“去留子化”。
如经济第一大省广东,2025年度“选调优秀大学毕业生”的高校范围发生罕见变化,往年可报考的“国(境)外知名高校”名单全部消失了,包括哈佛、剑桥、牛津等六十所全球名校。
再如考公大省山东,2025年度定向选调、常规选调范围也都取消了海外高校,向留学生关上一扇门。
再如首都北京,《北京市2025年度定向选调和“优培计划”招聘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公告》显示,定向选调同样将留学生拒之门外。虽然“优培计划”仍然可以报名,但也要求海外名校研究生本科毕业于国内四十三所双一流高校或二十五所高校“双一流”建设学科。定向选调和“优培计划”的区别是,前者是公务员编制,后者则属于企事业单位。
除了广东、山东、北京这些过去的“吸留大省”产生巨变,其他省市也纷纷跟上。
河北省2023年度的选调对象范围里还包括QS排名约为前五十名的院校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学位毕业生,只是要求“本科需要在选调范围内的国内高校就读”,但2024年选调范围调整为国内重点院校与河北省属骨干本科院校。
河南省同样,2023年还向QS排名前一百名高校毕业生开放,2024年定向选调则只招录国内部分高校毕业生。
河南发布《关于2025年选调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通知》,职位包括“普通类选调生1092人,法检专项选调生106人”,则可以面向境外高校,但也明确要求:
须为硕士以上毕业生,且本科阶段在国内高校就读。
山西省也加入行列,2022年定向选调首次面向海外院校招录,入选高校名单有九十四所,2023年海外院校缩减到六十四所,2024年则不再招录海外院校学生。
比起公务员考试,选调生的选拔有不同的标准,具有更高的政治标准。
比如前述提到的河南省《关于2025年选调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通知》就明确提出:
选调有志于从事基层工作并有发展潜力的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县乡培养锻炼;建立来自基层一线的党政领导干部培养选拔链。
对选调生的报考资格,也明确要求必须符合以下至少一项条件:
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报考学历学习期间担任过班级(含班级)以上学生干部且连续1年以上;获得校级(含校级)以上奖励;大学期间具有参军入伍经历。
其他省市的报考资格条件也有类似的要求。
不论哪个角度,随着中国高端制造业与新兴产业的大幅度崛起,海外镀金值和海归含金量都已经挥别了曾经的高光。
因而,董明珠这话倒也不算猎奇,格力也仅仅是顺应潮流。
其次,如果真有人对董明珠的言论感到奇怪甚至愤怒,那我觉得你可能是不太了解格力这家企业。
格力集团是有涉及军工、边防、基建等关乎国家机密和核心数据安全的企业的。
早在2021年,格力电器就曾对外宣布公司将向军工国防领域拓展。
在前年的广交会上,格力电器首次公开表示公示智能装备业务“为我国航母及潜水艇制造打下坚实基础”。
格力电器自主研发的代号为“战狼”的超低温制热专用压缩机可实现40-60℃温度范围高效可靠运行,纵使在低至-25℃的极端寒冷室外环境下,仍能实现热泵制热量不衰减。
包括“雪豹”冷冻冷藏专用压缩机和“熊猫”永磁辅助磁阻电机,这些技术已应用于我国航母及潜艇制造。
格力与航天科工集团等军工企业早就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信息安全、机器人、智能家居等领域展开合作。
比如格力的磁悬浮技术(自主研发1300RT磁悬浮压缩机,远超行业最高IE5能效标准的磁悬浮电机、比传统螺杆空压机节电20%以上的磁悬浮空压机)已拓展至军工领域,其磁悬浮电机能效远超国际标准,为高端装备制造提供技术支撑。
此类合作涉及军民两用技术的转化,均涉及国家机密。
还有就是西藏边防部队的战略物资供应,比如“光伏战士之家”——格力自主研发的光伏集装箱营房,所谓“为-25°C的边疆送去25°C的温暖”,这些都是非一般企业能从事的核心供应链生产,从而由上自下格力更加严格对待内部的人事背景调查有何不妥?
像格力主业主营的空调压缩机、工业母机均具有战略意义。例如,其自主研发的高速双五轴龙门加工中心,快移速度达120m/min,加速度1.1G,技术指标领先国际同类产品,可用于新能源汽车一体化压铸件加工——新能源汽车产业当前的战略地位无需多言吧?
包括格力的光储直柔系统集光伏发电、储能调电、智慧管电于一体,已应用于社区、工业园区等场景;其钛酸锂电池技术在轨道交通、通信基站等领域实现商业化,为能源安全提供支撑。
这里面最重要的是涉及交通基建的数据安全。
近年来我国高精尖军工人才屡屡遭遇离奇车祸,就有交通数据与工作信息外泄的嫌疑,这类信息安全的维护极为重要。
因而,把格力视作一家“普通企业”这实在是大谬。
这也是为什么同样是所谓“民营企业”,但格力在混改后本质上并无实际控制人,是一种“国资+战略资本+管理层+经销商”的制衡格局,董明珠本人包括珠海明骏的决策权、投票权、否决权都受到制衡。
还记得2021年5月,某品牌卫视的活动现场有主持人曾问董明珠的职业理想:
如果给您一次机会,让您重活30年,您会选择……
她当时毫不犹豫抢过话来:
我当军人!
近年来,格力也是国内民企/混企中少有的大力推动员工参军入伍的企业。自2019年以来,格力电器先后选送7个批次近70名优秀大学生员工应征入伍,累计输送100余名优秀青年员工参军报国;2020年3月,格力还曾收到过珠海警备区特别感谢信。
早在二十多年前,2003年底格力就主动联系协调,从原12集团军36师所属团及直属队,一次性集中招募600余名退役军人,号称:
为公司发展注入新鲜动力,让部队特色融入企业文化。
所以我真的不知道这样的企业高调宣布“拒绝海归,因为有间谍风险”,到底有什么问题?难道不应该吗?难道不是人事任用之必须吗?
我讲句心里话,对于董明珠这个人,对于这个个体,其实我也不太喜欢,尤其是她那些充满“女爹味”的老派职场发言,非常不讨喜。
但不喜欢归不喜欢,对一个人的评价、特别是对其具体一句言语或具体一项政策的评价,是不能仅凭好恶决定的。
不是我喜欢什么,我就一定要得到什么;也不是我不喜欢什么,我就一定要拒绝什么。
这不是什么哲学,这是唯物。
从制造业立国、兴国、强国的维度,董明珠的形象就是正面的,毋庸置疑。
就问各位:把董明珠和胡锡进摆在一起,这俩人,谁才是对这个国家民族有益之人?
看看都是些什么媒体、势力、组织在合围董明珠的反间谍言论吧,要看到,这是建立在董明珠又一次连任执掌格力的背景下——它们早已觊觎格力的体量与业务。
还记得董明珠当年的“警惕野蛮人”的呼吁吗?
一切都不让人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