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印两国元首在喀山的会晤释放了哪些积极信号?
时隔五年,中印两国领导人在喀山进行了会晤,就双边关系及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以下是权威媒体公开报道的领导人原话:
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和印度同为文明古国、发展中大国、全球南方的重要成员,都处在各自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中印正确把握历史潮流和两国关系发展方向,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双方应该加强沟通合作,增进战略互信,相互成就彼此的发展梦想。双方也要肩负起国际责任,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联合自强作出表率,为推动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作出贡献。”
习近平主席还强调:“中印关系的本质是两个14亿多人口的相邻发展中大国如何相处的问题。发展是中印两国当前最大的‘公约数’。双方应该继续坚持中印‘互为发展机遇、互不构成威胁’、‘是合作伙伴而非竞争对手’等重要共识,坚持正确的战略认知,共谋相邻大国和睦相处、共同发展的光明正道。”
印度总理莫迪表示:“印中关系保持稳定发展对两国和两国人民至关重要,事关28亿人民的福祉和未来,对地区乃至世界和平与稳定也十分重要。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作为两大古老文明和两大经济引擎,印中合作有利于促进经济复苏和世界多极化。印方愿同中方加强战略沟通,增进战略互信,拓展互利合作。印方愿全力支持中方担任上海合作组织轮值主席国的工作,并在金砖等多边框架内加强沟通合作。”
两位领导人积极评价近期双方通过密集沟通就解决边境地区有关问题取得的重要进展。莫迪就改善和发展两国关系提出设想和建议,习近平对此表示原则赞同。双方同意发挥好两国边界问题特别代表会晤机制的作用,共同维护边境地区的和平安宁,寻求公平合理的解决方案。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答记者问
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表示,中方愿同印方共同努力,坚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和处理中印关系,加强沟通合作,增进战略互信,妥善处理分歧,推动两国关系早日重回稳定发展轨道,为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繁荣,推进世界多极化作出积极贡献。
二、国际媒体高度评价中印两国元首会晤达成的共识
中印元首在喀山的会晤受到了国际媒体的广泛关注和积极评价。以下是一些见诸互联网的主要评论与观点:
1. 中国媒体:普遍认为这次会晤是中印关系改善的重要一步,强调了中印关系的重要性,以及通过对话和合作来解决双方分歧的必要性。同时,也表达了对两国关系未来发展的乐观态度。《环球时报》在社评中提到,中印关系的内容广阔而丰富,不应被捆绑、束缚在边境摩擦上。期待中印作出表率,用东方智慧破解西方世界棘手的难题。观察者网报道了中印两国就边境地区有关问题达成协议的消息,并指出这一进展为两国改善政治和商业关系铺平了道路。
2. 印度媒体:也对会晤持积极态度。《印度教徒报》指出,尽管中印之间存在争端,但两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合作在过去几年中不断增加,中国已成为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
3. 俄罗斯媒体:对中印领导人在喀山的会晤表示支持。俄罗斯通讯社报道称,两位领导人的会谈非常积极,这是两位朋友的谈话。
4. 西方媒体:对中印关系的报道则更为复杂。一方面,他们关注中印之间的战略竞争和地缘政治影响;另一方面,也有媒体认为中印之间的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可以为两国关系带来积极作用。
5. 其他观点:有分析认为,中印关系的改善不仅对两国自身发展有益,也对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中印作为全球两大发展中国家,在世界和平稳定、完善全球治理、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等方面有共同诉求。
总的来说,国际媒体普遍认为中印元首在喀山的会晤是两国关系改善的重要一步,对促进地区乃至全球的和平与稳定具有积极意义。
三、中印关系在中国全球外交格局中的分量与战略考量
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中国和印度同为文明古国、发展中大国、全球南方的重要成员,都处在各自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从地缘政治与全球视野出发,中印关系在中国全球外交格局中占有重要分量,其战略考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地缘政治重要性:中印作为两个相邻的大国,都有着地区乃至全球的影响力。中国视印度为重要的邻国,双方在地区安全、经济发展等方面有着共同的利益和挑战。处理好与印度的关系,对于中国在南亚地区乃至更广泛地区的外交布局至关重要。中国提出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并将其运用到外交实践中,加强与周边国家的互信与合作,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和中印边界问题的成功管控都是中国新安全观成功实践的具体体现。中国在亚信会议上提出“应积极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强调通过务实合作推动机制构建,主张“要发展和安全并重以实现持久安全”。
2. 经济发展互补性:中印两国经济互补性强,贸易额持续增长。中国已成为印度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两国在贸易、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合作潜力巨大。经济合作可以为两国关系提供稳定的基础,并促进双方的共同发展。中国也鼓励印度认识到其在古丝绸之路上的历史地位,并利用“一带一路”倡议重新确立自己在中国和罗马——即亚洲与欧洲——之间的重要联系。
3. 开展多边合作:中印在联合国、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框架内保持沟通与协调,共同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在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等全球性问题上,中印有着广泛的合作空间,共同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完善。中国推动印巴对话与合作,鼓励印巴双方以务实姿态,搁置争议,摒弃传统的零和思维,通过多边合作机制,增进相互信任,通过可持续发展实现可持续安全。印巴双方可以利用地区一体化蓬勃发展的契机,淡化在克什米尔问题上的主权争端,积极推动南亚自贸区建设,并推动政治、安全等领域的区域合作。
4. 边境问题的管控:中印边境问题一直是两国关系中的敏感议题。通过对话和谈判,双方已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边境地区的脱离接触和局势缓和。有效管控边境争议,避免冲突升级,对两国关系的稳定发展至关重要。实际上,在冷战后中国的南亚政策逐步调整,在克什米尔问题上保持中立。同时,中国也在推动印巴处理克什米尔问题上发挥更积极的作用,通过推动与印巴官方和非官方特别是学术“二轨”交流,传播亚洲新安全观,使其成为印巴解决克什米尔争端的有效理念和工具。
5. 战略自主与平衡:印度追求战略自主,同时与各大国保持平衡关系。中国尊重印度的战略选择,同时在中美竞争的背景下,中印关系的稳定性对区域和全球战略平衡具有影响。
6. 共同应对全球挑战:在应对经济复苏、能源安全、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时,中印作为两个发展中大国,需要加强合作,共同为全球提供解决方案。
7. 文化和人民交流:中印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两国在教育、文化、旅游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有助于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为两国关系的社会基础提供支撑。
综上所述,中印关系在中国全球外交中占据重要位置,其战略考量是多维度和全方位的,旨在通过合作与对话,实现共同发展和地区稳定。
四、中印战略学界对中印关系的看法和建议
中印战略学界对中印关系改善抱有期待。作为一个大国国民,我曾站在家门口的东湖宾馆——习近平主席与印度莫迪总理曾经散步的林荫小道入口留下的一副两人的合影照前驻足思考:要是中印两个超14亿人口的大国联手该多好啊!两国总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8.5%,意味着将解决人类三分之一的问题。
2018年4月28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印度总理莫迪在烟波浩渺、风景秀丽的武汉东湖边散步。
亚洲关系研究学者郑永年教授认为中印关系的重要性一直被低估,而印度是一个上升中的大国,其行为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中国需要加强重视。他强调,中印关系的重要性仅次于中美关系。郑永年教授指出,中国对印度的研究远远不够。他强调,中国没有很好理解印度的民族主义(由之注:但印度也未必理解中国的民族主义),尤其是对印度民族主义情绪对印度外交的影响了解很有限。郑永年教授还指出,美国面对中国的崛起想拉拢印度,这是事实。但他同时认为,中国不要太担心印度会完全靠向美国,因为印度还是不结盟运动的倡导者。印度愿意加入上合与金砖,表明印度奉行多边主义对外政策。
许多学者强调中印之间应该加强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例如,陈文玲在清华大学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国际事务研究院联合举办的中印专家对话会议上提出,中印两国应该从“龙象之争”迈向“龙象共舞”,共同创造发展中国家崛起的伟大的亚洲世纪,这是具有外交非常想象力的提法。
坦率说,印度在国际外交舞台上的信誉评分并不高,其政策的多变性常常给人一种外交机会主义的印象。历史上,毛泽东主席在回顾对印自卫反击战的决策过程时,曾感慨地说:“十天十夜都没想通,尼赫鲁为何搞我们?”这句话反映了对印度外交政策的不解和困惑。按理说,中印近代都有共同或相似的历史遭遇,印度被英国长期殖民的记忆不能忘记,中印各自的国家独立来之不易,需要相互体谅和尊重。。
对印度而言,为了赢得中国的信任并与中国携手共进,印度需要将两国领导人在会晤中达成的共识转化为具体行动,并真诚地落到实处。只有这样,两国才能共同迈向“龙象共舞”的美好未来,展现出亚洲两大文明古国的合作与愿景,以造福两国与世界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