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由之说: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终于出现了难得的曙光与拐点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这集中体现了对中国现代化的深刻战略思考。

  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新发展理念”,强调“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构建新发展格局,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注意到这些年我国在构建新发展格局在“动力变革”中也就是寻找“新动能”中,首先以“双碳”目标为引领在新能源战略调整、能源应用场景革命、标志性的汽车产业结构调整、以人民币国家化、以全球供应链与产业链重塑为牵引,促推国际国内“两个”大循环等方面在下一盘大棋,并且出现了难得的曙光与突围的拐点。放在当今全球供应链产业链重塑、经济格局大调整与地缘政治大变迁中都具有举重轻重的颠覆意义。

  首先我们聚焦能源战略转型的大背景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GDP总量增加,工业化程度提升,城镇化加速,民生消费升级,使得本以紧张的能源供给侧与需求侧结构性矛盾进一步加剧,能源外部依存度居高不下,加上全球范围内的传统化石能源争夺战愈发激烈,对我国能源安全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与挑战。与此同时,无节制的“碳排放”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所引发的气候灾害,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宜居环境,迫使人类围绕寻找新能源找到替代办法上正进行一场划时代的技术革命,全球对于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政治意愿也显著上升。从某种程度上说,当今世界经济制高点之争更多地体现在新能源产业之争上。在此背景下,我国的新能源转型战略在中国现代化的当口应时而生。所谓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核能、地热能、氢能、海洋能等。

  回顾中国能源革命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的粗放能源结构调整,第二阶段的能源技术创新,第三阶段的能源体制改革,第四阶段的绿色能源发展。注意到我国的光伏能源发展已走在世界前列。

  有数据统计, 十三五”时期,我国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从12%提高到15.9%。十四五将计划提高到20%左右。我国已宣布中长期新的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目标,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到25%左右,将进一步减少化石能源的外部依存度,降低能源安全风险。国家能源局最新数据显示,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发展势头强劲,装机规模保持快速增长,通过西电东送、西气东输,进一步加强中俄能源合作,打通中俄能源通道,为我国下一步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可持续的绿色动力,这是一个非常可喜的趋势。

  其次,聚焦能源产业链下游应用领域,其中一个场景是新能源汽车。我国进入汽车社会大大超乎我这个上世纪八十年学汽车专业学子的预期,九十年代未之前我在军队中见证了军队装备落后与逐步迭代升级的情形:从本土品牌北京BJ212、解放CA10B、到东风EQ140、东风EG240,再到上汽桑塔纳合资品牌,走过了二十年的汽车工业化渐进历程。那时中国汽车工业恐怕要落后欧美日几个时代。当我04年去德国的奔驰厂与宝马厂参观时,強烈感受到一种所代表的德国工业化水平的震撼(第二次震撼则是我到媒体后看到的德国海德堡的印报全自动世界先进流水线),我们不得不敬佩德国的工业能力。所以中国的汽车工业化率先走了一条与德国大众合资的路,这也是当时能够作出的自然而然的明智选择,是中国当初拥抱世界走向开放的一条必然路径,自此拉开了中国汽车工业中外合资的序幕。

  实事求是地说,中国汽车这些年从洋品牌到自主品牌所走的引进、合资、创新之路与高铁自主品牌的革命性进程是不能相比的。记得那位长期任职于国家科委后担任武汉大学书记的李健不无感叹地说:“高铁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谈判、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变成自主品牌最为成功的案例。”可以说“只有唯一,没有之一”。不可否认,我国汽车工业自主品牌转型周期的确比高铁慢长了许多,所经历的曲折也多了一些。不过,在经历长期垫伏与经验技术积累之后我们终于迎来了弯道超车时刻,并颠覆了“一直在追随,从未有超越”的全球市场竞争格局。

  从商务部近日例行发布会获悉:今年前4月,我国汽车出口149.4万辆,同比增长76.5%。又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整理的海关总署数据,今年一季度,我国汽车出口量为107万辆,同比增长58.1%。而日本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日本一季度汽车出口量为95.4万辆,同比增长5.6%。今年一季度,中国在汽车出口量上首次超越了日本,这是继2022年中国汽车全年出口311万辆,超越德国之后又接连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的里程碑事件,这一天的到来,是许多人做梦也没有想到的,这是王传福们持之以恒坚持自主品牌创新的胜利,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比亚迪”与“宁德时代”、一个悄然成长为高达全球70%占比的光伏产业开始走向世界并笑傲全球产业江湖,他们代表的是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在地平线上出现的露尖桅杆,是新发展理念与国家战略带来的成功突围,是中国经济下行见底露出的希望曙光!

  再次,从人民币的国际化视角看对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影响与支撑作用。所谓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人民币对其他货币的替代性增强,不仅将现实地改变以美元储备货币所主导的分配格局及其相关的铸币税利益,而且也会对瓦解美元霸权改变西方国家的地缘政治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虽然人民币在全球的支付占比仍然偏低,与美元占比尚存较大差距,但我们看好的是塑造未来秩序与构建新发展的格局演变趋势,中国能源结构转型升级不只具有能源安全、经济安全与生态安全意义,还有冲击“石油美元”霸权的潜在战略意义。可以想见,人民币将来的“锚定物”也许是新能源,也许是“碳交易”,这足可让全世界展开想象的张力……

  对于中国在未来世界新发展格局中扮演何种角色并取得何种地位?美国知名学者和哲学家诺姆·乔姆斯基5月31日接受俄罗斯媒体采访时,在被问及是否相信中国会成为世界领袖时,乔姆斯基表示:“它已经是了。”不过,一个还在面对民族复兴路上的“风高浪急”与“惊涛骇浪”的中国,还得“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既要防止“捧杀”,又要防止“棒杀”;既要保持战够自信,又要具备极限思维,确保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支持红色网站,请打赏本站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